鑫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鑫闻中心 >> 鑫动态

和盖昌义扯“皮”——集宁国际皮革城总经理访谈

和盖昌义扯“皮”
——集宁国际皮革城总经理访谈
                                             《内蒙古商报》记者 杨彦文 李茂林
         2013年3月19日,也就是集宁国际皮革城开业半年的时候,坐在在集宁国际皮革城总经理办公室的盖昌义也许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他和内蒙古皮革产业需要铭记的日子,这一天,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在全区传达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干部大会上,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就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扎实做好我区各项工作,提出了“8337”的发展思路,在这项言简意赅,方向性却十分明确的发展纲要里,盖昌义看到了“要把内蒙古建成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产业希望,也看到了“要着力调整产业结构、着力壮大县域经济、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和社会管理、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要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做好“三农三牧”工作,推进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改善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深化改革开放和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具体要求,而这则是盖昌义期盼已久的春风,如今春风化雨,盖昌义踌躇满志。
         盖昌义何许人也?他是乌兰察布市集宁国际皮革城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是与海宁皮革城、辛集皮革城一样号称国内三大皮革销售集散地之一的集宁国际皮革城的话事人。当皮革服饰服饰日渐是市场上的宠儿,而有着巨大资源优势的内蒙古,皮业加工却处于弱势地位,身为皮革行业的业内人士,盖昌义如何不会被自治区的高瞻远瞩所激动?
         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时隔一年,集宁国际皮革城开业一年半,记者坐在盖昌义的办公室,和这位自称原来不太懂,现在懂不多,以后加紧懂的皮革城总经理。就为内蒙古弄农畜产品发展过程中还没有的崛起的皮革产业扯“皮”,一杯清茶,喝了又续,续了又喝,三个多小时,扯来扯去,盖昌义却总感觉言犹未尽,意犹未尽。
 
         扯“皮”:源自1800多万张原皮的加工之痛
 
         在盖昌义的概念里,内蒙古是全国畜产大区,每年出产原皮1800多万张。但遗憾的是,农牧民家中的羊皮、牛皮大部分以低廉的价格作为生产原料进入到了区外的皮革加工企业。 市场开拓能力较弱,市场占有份额较小,优势资源还没有充分转化为优势产品、优势产业,这是症结。集宁国际皮革城虽然跻身于国内三大皮革销售集散地之列,但是,他只是在终端带动了皮革产业,目前,内蒙古的绝大多数皮毛商零散收购后,都会贩运到留史、辛集、海宁、温州、甘肃、河南等地,大部分利润流失到了外地商贩的销售环节当中,这是内蒙古作为皮革产出大区的切肤之痛。
皮的价值何在,皮的发展方向何在,皮的壮大根本何在……
作为畜牧业大省的内蒙古,在绒、毛、乳、肉齐头并进的语境下,皮哪去了?遗忘了?不!盖昌义断然否定:皮不是被遗忘了,而是经过历史的摩擦,痕迹被打磨的所剩无几。在内蒙古地区,绒有鄂尔多斯羊绒衫等,毛有盘古羊毛制品等,乳有伊利、蒙牛等,肉有小肥羊、锡盟牛羊肉等。皮呢?价值何在,产业何在,企业何在……盖昌义的一句话点出了皮的深厚潜力,在绒、毛、乳、肉齐头在内蒙古崭露头角的当下,唯独这张皮是一个短板,但同理,潜在的商机也是无比诱人,正因为看到了商机,所以才有了集宁国际皮革城,才有了盖昌义对内蒙古皮革产业务必要形成产业链的深度思考。
盖昌义说,集宁地区的皮件加工与销售早在60年代就已经有了雏形,而且形成了集宁自己的品牌熊猫皮衣,在80、90年代应运而生了皮件一条街。皮件一条街的建设带动了整个皮件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格局,连续举办了五届中国北方皮件节。进入本世纪,由于受环境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皮件一条街市场销售步入低谷,经营户不足50家,销量不足万件。近几年,为振兴集宁皮件产业,区委、政府从政策、资金、税费等方面对从事皮件加工销售的个体户给予重点扶持,皮件一条街市场逐步回暖向好,2009年开始呈现出强劲发展的势头。特别是2012年集宁国际皮革城的成立,集宁皮件迎来了二次辉煌。
 
扯“皮”:来自产业终端的逆向思考
 
     在以皮革原皮出产以千万计的内蒙古,在皮革市场占据了极大优势情况下,原皮深加工却后继乏力,而海宁、辛集等地的皮革制品却享誉全国。何解?这本来不是从事皮革产业销售的盖昌义该操心的事,然而,看到产业的希望,却无力对产业做出贡献,这不符合盖昌义的性格,也不是作为企业老总对上下游产业链衔接该有的态度。正式由于对产业终端的逆向思考,盖昌义才越来越对皮革深加工产生了关注。
    盖昌义认为,多年来内蒙古一直没有形成一个相对专业的交易市场,皮张只是作为售牛羊农牧民的副产品,由皮贩子在加工企业门口和屠宰点零散收购。皮张集中不到一起,吸引不了直接用户,因此造成需求不稳定,价格也提不高,满足不了批量加工的需要,加工企业难以落脚。
    话短,意义却耐人寻味。不得不说,这是内蒙古人的痛,也是内蒙古的农牧产业资源深加工缺失导致抱着金碗要饭的悲哀。
    其实,单就原来集宁的皮革产业发展的如火如荼,而后迅速步入低谷也与深加工不精细有关。也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铺垫,也说不清是因为集宁这座有着深厚皮革加工经历的皮革土壤吸引,还是为了圆一个自治区皮革强区的梦,集宁国际皮革城来了,盖昌义来了。
有了地方政策的支持,有了龙头企业的带动,有了关注与帮助集宁皮革产业的所有人的帮助,集宁皮革产业走向了高点,集宁国际皮革城迎来了中国北方皮革集散地的称号,带来了“草原皮都”这张名片。
 
扯“皮”:一个关于“皮都”的草原设想
 
在盖昌义的倡导下,利用集宁皮件产业曾经辉煌的发展史,产业链条的逐渐完善的优势,乌兰察布市开启了“草原皮都”魅力画卷,地区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目前,乌兰察布市拥有各类小型皮革皮件生产加工企业300余户,集宁皮革城已入驻商近千家,销售半径辐射京、津、冀、晋、蒙等方圆近500公里,近2亿的消费人群,成为北方地区最大的、最专业的皮革销售集散地,华北地区单体量最大的皮革购物中心。伴随着皮革城二期开业,集宁国际皮革城又被授予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该项目已被乌兰察布市旅游局批准为唯一一家商业旅游购物中心。
“一个产业的发展不是一家企业形成的产业链条。”盖昌义一语道破天机。
随着集宁国际皮革城摆出龙头之势,带动着集宁皮革皮件产业一步步走向辉煌的脚步,集宁区政府打出了“一城、一园、一基地”口号,出台了大量的优惠政策,成立了众多专业机构,来吸引皮革企业、商家入驻,扶持本地企业及外来企业高速发展,打造真正的产业集群效应。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集宁皮革城用龙头的作用,优质的服务,为乌兰察布市打造了“草原皮都”的名片。政府的优惠政策,专业机构的大力支持,乌兰察布市皮革产业链条形成。现如今,天南海北的商家企业纷纷慕名而来,蜂拥而至。
地区特色品牌的掘起,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定海神针”。内蒙古畜牧业的这张皮利用各种优势在集宁扯开,到底这张皮能画多大的版图不得而知。用盖昌义的话说,“内蒙古的畜牧业发展已经很具规模,绒、毛、乳、肉都已经发展成型,借助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指引,绒、毛、乳、肉之后独独剩下的这一张皮也会越扯越大,越扯越有韧性。
在盖昌义定义的版图中,内蒙古畜牧业的这张皮一定能够画出一片大好河山。他在指出集宁国际皮革城在集宁皮革产业中定位的同时,也为集宁皮革产业找到了出发点。“画龙点睛”就是集宁国际皮革城在草原皮都的定位,带动作用就是集宁国际皮革城的规划,辐射倒逼产业链条就是集宁国际皮革城在其中的助推暗劲。
 
扯“皮”:产业集群的缺钱困扰
 
集宁皮革产业虽然有了强大的助推器,但在发展中还有很大的短板。如今,集宁皮革产业集群虽已出具雏形,但离发展成规模还远远不足,不论是生产加工环节,还是销售集散地,其中都有很多不足。特别是在生产环节与区域品牌这两块,生产环节需要政府拿出更好更多的优惠条件来吸引投资商,区域品牌需要政府大力度扶持本地企业大发展。
高调谁都会唱,在谈到具体问题上时,“巧妇难做无米之炊”的窘境就凸现出来。招商引资也好,壮大品牌也罢,都需要资金来扶持。如今的集宁皮革产业蓄势待发,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后继实力,然而产业越大集群越集聚,资金的缺口就越来越大,虽然各金融机构也相继看好集宁的皮革产业,但是在贷款程序上很大一部分都需要抵押物,而集宁的皮革加工企业的固定资产抵押物诸如房舍土地等都有政府提供,一般企业根本没有稳定的抵押物,没有抵押物就置换不来资金,没有资金的注入就换不来企业的发展壮大。这是一个链条反应,如何解决,如何助企业发展,身在局中盖昌义挠头,政府部门也在多方运作。
和盖昌义扯“皮”,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刻板的说教,三个小时里,茶喝了一杯又一杯仍然不解渴,因为他的话语之间,是身为一个草原皮都人浓到化不开的情意,是对这项产业说不尽道不完的思考。
潜力有了,商机就有了,随之延伸的产业链条就出现了,如何将一个产业链条发展壮大,成为城市的经济支柱,成为城市的名片?盖昌义在思考,集宁在思考,内蒙古的农牧业也应该思考一下。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