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闻中心

您的位置: 首页 >> 鑫闻中心 >> 媒眼看皮都

2012年 乌兰察布的皮件产业

                                            乌兰察布的皮件产业  
来源:《草原皮都》第二期 发表时间:2012年10月 编辑 崔莉莉
 
传统优势产业
浙江海宁、内蒙古集宁、河北辛集,辽宁佟二堡是我国主要的皮装集散地,而内蒙古集宁是最早发展皮件加工产业的地区,以物美价廉闻名。集宁南连山西、河北,是过去晋商北上包头、呼和浩特、蒙古的重要通道。清朝时期,这里就是一个繁荣的边贸城市、主要的皮毛市场,重要的驼运基地。过去,晋商们牵着骆驼拉着茶叶、丝绸,从雁门关一路走来,在这里或停歇休息,或交易换取皮毛,或分流后西达归化城,北上恰克图。凭借周边地区丰富的畜产品资源,皮毛交易一直十分繁荣。
作为一项传统优势特色产业,乌兰察布集宁的皮革、皮毛工业有着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初期,散落在各地的多是些从事铲皮擀毡等简单生产的店铺。60年代初,上海皮件厂迁至集宁,开始改变当地生产落后面貌,向机械化,系列化生产发展。从60年代后期开始,全盟各地相继建起小型皮毛加工厂,生产一些劳动用品,多是些皮褥子、皮衣裤等低档防寒用品。进入80年代,全盟皮革、毛皮制品已发展到系列化、多样化,既有较高档次的皮卡衣系列产品,翻毛衣大衣,拨针披主肩和男女皮鞋等,又有中低档的皮衣裤、皮帽子、劳保用品和车马挽具等。进入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全盟皮革、皮毛工业进入了一个新天地,以集宁皮件厂为龙头的全盟皮革工得到长足发展,全盟形成了以集宁皮件厂8个分厂为核心层,以3个旗县企业为紧密层,以集宁皮件一条街为主的5000多皮件加工个体户为松散层的皮革大产业。
辉煌与低谷
八九十年代,集宁皮件产业进入发展高峰期,产品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特别是“熊猫”牌皮衣,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知名品牌,远销欧美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时,以“熊猫”皮件为龙头的皮件加工产业规模空前。丰厚的利润促使集宁4万多人从事皮件加工,年产值超过3亿元,产品远销国内及欧美市场。
曹清瑞,做了二十多年的皮件生意,是千千万万皮件从业人中的一员,曾担任集宁市皮件协会副会长。“当时皮子才2块5一张,熊猫皮衣出来是70元,我那时就边上班,边搞家庭作坊自己加工,一件皮衣利润能达到20到25块,那时候的工资才41块5。”1990年,曹清瑞在呼和浩特满达商场租了两节柜台,卖自己做的皮衣:“卖得好,那时候已经请工人了。头一年我就赚了三万元。” 1993年初,原集宁皮件厂所在的幸福大街中段被改造为“皮件一条街”。在熊猫名牌的带动下,皮件厂一条街100多家商户的生意十分红火。“这边是土板房,当时我租了两间房,入驻头一年就赚了十万。第二年就上了十台机器,雇了20个工人。” 集宁皮衣销售火爆的主要原因,“图的利薄,靠的是数量,集宁人本身懂这一行,有这个经验,微博的利润是在刀尖上走。”曹清瑞透露。
皮件一条街的建设带动了集宁整个皮件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格局,集宁也连续举办了五届中国北方皮件节。然而进入本世纪,受环境和市场等因素的影响,皮件一条街市场销售步入低谷,经营户不足50家,销量不足万件。“受国际市场影响,2000年以后,皮衣生意就不好做了,都处理底货了,没法考虑利润,那个时候卖点箱包,维持生计,大企业开始转产生产羊绒。” 随着1999年全国皮件市场的滑坡,集宁皮件加工业受市场、制革技术、加工工艺等因素的制约,也开始逐渐走入低谷。2002年,集宁皮件厂被迫停产。紧随其后,皮件一条街的大部分个体工商户关门停业,最终只剩下100多家在惨淡经营中苦熬硬撑。
昔日加工销售户林立的皮都集宁,如今却成为一个单纯的原料源地和销售市场,加工制造环节的缺失,使集宁只能在市场经济的“剪刀差”下分一杯羹。经营了多年皮装生意60岁的矿老板说:“以前是海宁从咱们这拿皮子,现在成了咱们给人家卖皮件,原皮给人家。” 集宁本身是皮毛原产地,为何如今却缺少皮件加工基地,缺乏叫得响的品牌?
重振集宁皮业
困境中,存留下来的部分个体户开始了艰难的“突围”。转向生产手套、拖鞋、护膝等投入小、利润高、卖得出的小皮件,他们的产品以舒适耐用、款式新颖、价格低廉受到了市场的青睐。在小皮件走俏市场的刺激下,为振兴集宁皮件产业,区委、政府从政策、资金、税费等方面对从事皮件加工销售的个体户给予重点扶持。一个与市场衔接紧密的“小皮件、大产业”格局很快形成。
随着国内皮革市场的复苏,集宁皮革产业市场空前活跃。2007年皮件工业园区项目启动。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园区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先后引进了年加工皮具400万件的河北益升皮具公司;年加工高中档裘皮服装2万件、尼克服3万件的河北辛集宏发制革公司等。2009年集宁皮件产业开始呈现出强劲发展的势头。2012年,集宁区从事以皮手套加工为主的小皮件生产经营户达230多户,从业人员1.2万余人,每年加工小皮件5000万双(件)以上,销售收入达2.5亿元。以皮手套加工为主的小皮件已成为内蒙古皮件产业的基础和蓄势待发的主打皮件商品。他们中有3户加工企业还注册了自己的商标,销售上也不再单一依赖当地市场,而是通过各种渠道销往全国各地,“双双”、“泰泰”等品牌还打入了俄罗斯、韩国、美国等市场。“一个好的品牌将会拉动整个皮件产业再向前大步跨越。”都彭皮件的老板付天举说。“集宁皮件品质好价格也合理,商户注重信誉,再加上交通便利等条件,吸引了不少外地客户。”与集宁鹏亚合作5年多的外地皮件老客户张老板说。
构建皮都产业链
2010年8月,天津鑫刚集团通过集宁区政府招商引资与集宁区政府、恒信集团达成意向,联手打造“中国草原皮都”,规划建设集宁皮革产业基地,总占地1650亩,包括25万平米国际皮革城、15万平米皮件产业园和35万平米的制革基地以及25万平米的基础研发基地。。当年8月30日,集宁皮件产业园二期举行奠基仪式。2011年5月25日,集宁国际皮革城开工奠基。2012年5月28日,全国皮革行业五百余商户齐聚集宁参加招商推荐会,抢驻集宁国际皮革城一期商铺。2012年9月28日,总投资12亿、建筑面积12.5万平米的集宁国际皮革城一期投入运营,开启“草原皮都”美丽的画卷。
曹清瑞说:“目前,政府企业联手正在加大对皮件产业的硬件设施投入,皮件产业园、皮革城等一系列项目纷纷上马;下一步应该是人才和技术的吸纳和引进。依我看,人才和技术是非常关键的两个因素,因为集宁皮件业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东西;加大扶持,让他们发挥带动作用。”
欧阔皮衣店的智俊清也寄希望于集宁皮革产业的大平台:“往小了说,大家常年做皮革生意,还有很多商户以此谋生,往大了说,集宁皮革产业的发展,也是区域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过去,我们是在自然形成的皮件市场上发展,有局限,市场扩展得很慢。长期发展,长期经营,必须得进入一个大环境,集宁皮革城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现在还是皮衣集散地,皮件市场是不够稳固的,如果有300—500家加工皮件的企业,再有绒毛加工,制革基地,相信集宁皮件产业就能快速发展。希望在这方面再加大支持力度,完成整个产业链。”
集宁皮革产业的发展将以市场为导向,政企合作的方式,建立完善的产业链条,以毛皮动物养殖、毛皮制革、生产加工、成品批发零售,实行四位一体,打造完整的皮革产业链条。四方互为促进,销售先行,由市场带加工,加工带鞣质,鞣质带养殖。形成集宁皮革产业发展的“四步走”发展策略。打造集宁皮革产业,重塑集宁皮都辉煌,结合内蒙古草原特色,实现真正意义的“中国草原皮都”。


熊猫皮衣厂


草原皮革 百年传承


皮件一条街


集宁皮革城
 

集宁皮件产业园


鑫刚集团董事长杜克玉、鑫刚集团总裁徐树峰等考察辛集洪四海皮革公司


鑫刚集团董事长杜克玉考察辛集制革业


乌兰察布市副市长史万钧、乌兰察布市环保局等领导考察辛集皮革市场


乌兰察布市副市长史万钧、乌兰察布市环保局等领导一行考察辛集市制革污水处理厂


国内制革专家、污水治理专家和产业园规划专家考察土牧尔台制革基地


全国客商参观集宁皮件生产企业


全国客商考察集宁皮件产业园
 
  • 上一篇:
  • 下一篇: